top of page

一口氣潛到 100m 是什麼感覺?

  • 作家相片: JayKu
    JayKu
  • 2017年9月10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 一口氣潛到 100m 是什麼感覺? 」 這是最近 Jay 常常給問到的問題,這似乎是有點困難的事,包含去形容整趟潛水的過程感受。


如果以 AIDA ( 主導著世界自由潛水競賽最大的組織)有登記的國家紀錄或世界紀錄,CWT(簡單形容就是用游的下潛)破百米的有40人、FIM(拉著繩子下潛)的僅有18人,而我要說的是,以一口氣潛到 100m 對人們而言是件很陌生的事,或許也是種奇蹟吧,畢竟我們能從深淵回來的人口中得到些故事,這很有趣,也是我試著要說的故事,關於從 100m 深淵回來的感受。


在下潛前的一分鐘,我確定將在未來的四分鐘內要嘗試往返 100m ,從淺藍到湛藍、暗藍、紫青、黑暗,33層樓高,11 bar的大氣壓,沒有聲音、也沒有生物,是,這是即將要發生的事,而我能做的,就是呼吸,藉由完全專注地吸吐來達到放鬆,腦袋中不能有一絲念頭,「任何」多餘的動作與思緒都可能使潛水員改變心跳速率並微調體內的二氧化碳濃度,連帶造成些危險或糟糕的結果。潛伴示意著我剩下最後的二十秒,這時我得盡可能的將空氣藉由 Packing( 特殊的自由潛水技巧 )加壓進我的肺臟,正常人肺總容積可能落在 4~6 L 但經過些拉伸增加柔韌性的訓練後 Packing 能讓潛水員攜帶將近 10 L 甚至更多的空氣,理論上,越多的空氣能讓自由潛水員有更多的潛能到達更深;如果說陸地上的疏通是貨幣,那自由潛水過程中的「貨幣」就是空氣,打從下潛那一刻起就開始消耗著。當我肺臟已滿載著空氣的那一剎那,我下潛了,我不喜歡說這是場競賽,或許某些層面是,畢竟他涉及的技巧性與身心強度是無庸置疑的超級極限運動,但我比較喜歡稱這是場旅程,包含了 我、真我、海、生與死。或許說「死」言重了,因為完善安全戒備與自我認知使自由潛水挑戰深度過程的意外降到區指可數,但對於人體極限,痛苦的承受程度,「死」這是個很浪漫的形容。


10m~40m如同跳遠前的助跑。前面 10m 因為我裝載著滿滿的空氣,我必須盡快的到達深處來降低我的浮力,但下潛過程不能太大力,自由潛水最忌諱的就是「用力」,在自由潛水中你務必得學會溫柔與放鬆。整趟過程你可以想像是你完全專注並墊著腳尖走在一條名為「冷靜」的鋼索上,而鋼索外就是用力、雜念、與失敗,你不能有任何失足。隨著深度漸漸地增加,身體浮力取而代之的是驟增的海水壓力,頭上的海水越來越多,沈沈的將我往深淵墜下,過了四十米後一切都是沉體了,如同乘坐六福村的大怒神或高空彈跳般的下墜感受,這是整趟自由潛水最美好的一段,也因為在屏息的初期,我不會有任何對於呼吸的渴望,所以我要做的僅是放空腦袋、平衡空腔壓力並且享受深藍的擁抱( 隨著壓力逐漸增加,身體將會承受地表好幾倍的大氣壓力,自由潛水員如過沒有放鬆或身體柔韌性不足的話將可能導致肺泡破、裂耳朵受傷,而我喜歡稱這壓力是來自身來的擁抱,只有屬於這才有的感受 )。一切,就讓大海慢慢的將你送入深處,祂的魅力令人好奇、祂的危險卻令人窒息,這時我偶爾會睜開眼睛看著光與藍的變化,但我比較常閉著眼,用身體去享受只有深藍才有的擁抱與聆聽這靜謐的樂章,直到靈魂的另一個跳耀,它發生在 70m 後的暗藍。


70m 8 bar 的壓力有機會讓更多的氮氣進入潛水員身體組織內並影響自由潛水員的意識,我們稱為「 氮醉 」這讓剩下的旅程產生了些不穩定因素,有些潛水員會因為氮醉迷失方向、有些會不想返回水表,自由潛水員對於氮醉的感受眾說紛紜、如人飲水,但我對氮醉有些免疫,不知是否因為常提杯中物的關係,對我而言,氮醉比酒醉對意識的影響更小些,所以經過 70m 我不需要電腦錶發出聲響給予深度的提醒,身體自然就給賦予了些稱不上微醺的快意。這時眼前的藍幕起了明顯的漸層,藍紫韻開了暗藍的裙邊,提醒著我,是,快到那兒了。


90m~100m 到了這兒我的各方面都越來越近極限了,平衡壓力、身體彈性還有心理強度。100m 對我來說曾經是個夢幻的數字,但也只是數字罷了,背後的意義與經歷才是這「 100m 」最迷人的地方。距離整趟旅程的「 中點 」只需要再花十秒,這時進入旅程中充滿魅力與危機的轉折點,在這深度下不允許身體有任何過大的動作尤其接近肺臟的周圍,這些,都可能導致肺臟嚴重的創傷,而氮醉亦會隨著深度、時間越來越強烈的直接影響自由潛水員的意識,這已非 70m 時的微醺可以詮釋,如同你喝了一口富層次、順口的威士忌,但再一口你可能就糟糕了。你正在死神的鐮刀上讚嘆著深藍下的的美好,而祂就就在等著你,如果有任何失誤時給你重創。到達 100m 僅佔整趟潛水的短短 2~3 秒時間,如同一年中牛郎織女幽會般的短暫、浪漫,但死神的鐮刀以架在脖子咫尺間,這不是走馬看花的時候,你得在最美妙的瞬間折返,頭也不回的即刻離開。


100m~0 這時就是整趟旅程最艱苦的一段了,你可以想像你站在操場跑道上,你已經花了一分半屏息著走完 100m,然後持續屏息的狀態,再花一分半慢跑完這100m 。


是,一切美妙夢話將成為格林童話,起初,之前的美好會隨著氮醉在離開大深度後後逐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對於呼吸的強烈渴望;整趟過程中,肌肉因為在無氧條件下運作,將會造成大量的乳酸堆積並帶給你肌群們酸痛。我往往是到這時才感受到「 哇靠...這真的是一項極限運動 」你無法停下,因為對於氧氣的渴望是不爭的事實、你無法太急切的想要回到水表,為了降低耗氧過程是不能急切的,你得有節奏的、自信並坦然的往水面移動,這時身體跟心靈的默契將決定妳是否能安全往返,你要在最艱難的時刻跟自己說「 你做得到 」你得在最急切需要空氣的過程跟自己說「 慢慢來」是,這一切都得靠「 我 」、「 真我 」。很少人著墨在自由潛水艱苦的一面,但這就是自由潛水對於極限的面相,身體、心理都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當你接近旅途的最後10m 階段時,你得試著放慢上升速率,整趟旅行是否意識完整就看這兒了,瞬間的壓差變化能使已經缺氧的潛水員瞬間昏厥,就算無恙的回到水面上亦可能在五秒內發生些缺氧症狀或昏迷,所以當自由潛水員在長時間屏息結束後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 回復呼吸 」這是一種特殊的呼吸方式,能降低缺氧昏厥的狀況發生,一分鐘後,無恙,但也還不到慶祝的時刻,你的身體因為剛剛的極限狀態產生了很多的自由基與殘氮這會讓你疲憊很長一段時間,而這時你得呼吸十分鐘的純氧來降低肺臟與身體的負擔,畢竟幾分鐘前你的肺臟被壓縮成拳頭大,現在他得休息會兒。這就是自由潛水 100m 的過程,短短的三、四分鐘,我經歷了很多,無法言語的也不少,每一次的嘗試都有不同的體悟,這不是尺規上可以賦予的感受,比較接近的是靈魂上的悟禪,被問到「Jay 為什麼要嘗試 100m 」時,這可能就是原因之一了吧。


Jay 不是位喜歡追求深度的自由潛水員,相較於潛深度,我更喜歡到 10m 看看珊瑚看看魚、拍拍照亦或是走訪各地潛點,洞穴、沈船,奇峰怪石,帶著學生、朋友們各地潛旅、出國潛水感受世界各地的海文風情,這些都是自由潛水的各個面向,無一好壞,而深度一直是國內自由潛水員的迷思,潛得深不代表是一位優秀的自由潛水員,潛的深更不可能優秀的教練代稱,或許我心底一直想破除這迷思所以去嘗試了這些,最後,給熱愛自由潛水的朋友們,我曾經以為到達了哪些深度我就能有更多對於自由潛水的感動,但沒有,我的感動與熱誠來自於認識海的過程,這遠遠大於那些數字,如今我的熱誠依舊是如何讓人們更簡單的了解自由潛水這項運動與認識大海、愛上大海,或許這就是我潛完 100m 後給我最大的反饋吧。



JAY



Comentario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