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來自壓力的考驗 - 自由潛水者的擠壓傷

  • 作家相片: JayKu
    JayKu
  • 2018年3月17日
  • 讀畢需時 5 分鐘

照片中就是一位自由潛水者在承受水壓(負壓)時的畫面

下潛過程中身體將遇到何種的挑戰?


讓我們來體驗自由潛水者在下潛時的感受,現在,找個舒服的姿勢並且把身體放鬆,你可以試著把肺部空氣慢慢的吐出,切記,要慢慢的並忍受一些過程的不適感,當你完成了,試著屏息五秒鐘。是的,剛剛的過程中就接近自由潛水者潛入水深三十米左右時的胸腔感受,這壓迫感除了自由潛水員,一般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機會體驗過,但我確定的,這感覺絕對不是舒服的,或說真的很難受。



讓我們娓娓道來自由潛水過程中整個胸腔發生了什麼變化。


根據波以爾定律壓力與氣體體積呈現反比,下潛至十米壓力變成兩倍、氣體體積將壓縮剩下一半,同理,一般人的呼吸肌群的力道往往能將肺臟裡四分之三的空氣都吐出,也意味著僅剩下四分之一,也就是水深三十米時所呈現的壓力。


那到底是誰在承受著這些壓力呢?答案是所有涵蓋著空氣的空腔,耳、鼻、喉、氣管、肺臟也可以說整個呼吸系統都承受著壓力的風險,我們用肺臟當做例子,肺臟由無數顆肺泡以葡萄串的樣子堆疊在整個胸肋膜內,當壓力變大時氣體體積將會縮小,就猶如照片中的畫面,肋骨往內塌陷、橫隔膜向上提起,而剩餘看不到的內部變化是我們的肺臟隨著壓力變大時正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縮小著。


根據研究指出自由潛水者如果潛水深度超過七十米後肺臟大小將縮小剩拳頭大,而胸內膜亦會往內塌陷,所以早期科學家研究認為自由潛水者不可能潛超過六十米,因為我們的肋骨可能會承受不住水壓而斷裂,如今,答案是可行的,在自由潛水者循序漸進的訓練中人類已將深度堆至兩百米,這攸關到胸腔周圍的彈性與自由潛水過程會發生的生理現象,簡稱 blood shift (體液將會填充肺臟),重點是,一般人在沒有經過訓練的情況下直接讓整個呼吸系統承受壓力無疑是非常非常危險的,這過程猶如我們將棉被收納於真空袋中,並將其抽真空的過程,但我們的每個肉壁絕對沒有真空袋來的韌性啊!


所以過程中會因為拉扯導致破裂,而這絕對不是自由潛水者三十米後才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放鬆、沒有把空氣吸飽、做了些延展動作甚至是強烈呼吸渴望都可以輕易地在三十米內受傷、出血,其實這也是為什麼三十米往往是定義休閒自由潛水或進階自由潛水的分水嶺,三十米後的海底世界將直接給予自由潛水者在陸地上都無法輕易模擬的水壓。



以下針對擠壓傷的好發部位與症狀做介紹


切記,呼吸道擠壓傷往往會因為沒有痛感而被忽略,但過程嚴重者將造成呼吸道嚴重創傷甚至死亡。最常見的是「喉部的擠壓傷」,原因跟過程是否有做仰頭姿勢與會厭關閉過程不夠放鬆而導致,而結果將會是出血、如果是更深層接近氣管部分血量將會較多,而「肺部擠壓傷」有分成肺泡破裂與胸肋膜創傷、肺水腫。肺泡破裂跟喉部擠壓症狀一樣是咳血,這意味著肺泡已經損毀,而一顆肺泡的復元需要較久的時間。


胸肋膜創傷,印象很深,有回 Jay 在剛接觸自由潛水不久後用單蹼第一次嘗試在二十米全速往返水表後胸部出現悶痛感整整兩個月,此類擠壓傷可能關係到胸肋膜附近微血管的破裂,因為沒有連通到呼吸道,過程不會出血卻有悶痛感。


肺水腫,一個很少被提及的隱性傷害,好發在進階的自潛訓練、大深度訓練、甚至是長時間的下潛(有研究指出三鐵過程的長泳選手都有機會發生),主因是因為 blood shif 或長時間的下潛造成肺泡與血管間的壓差造成,症狀為咳嗽並伴隨著咳出黃色滲液或是粉紅色泡沫血,粉紅色泡沫血並非肺泡破裂的現象,粉紅色的原因是因為紅血球含量少而大多數是組織液,通常在上岸不久滲透壓恢復後肺泡會逐漸恢復正常,但如果有肺水腫的症狀還持續下潛可能大大增加淺水昏迷(BO)的可能性。


畢竟人已經出水了但肺臟還在溺水,以上是各種氣壓傷害的簡介,相關內容與成因可以涉及很多成面,但切記,胸部、喉部不適或有咳嗽出現其實就意味著呼吸道可能有液體,因為量的關係,少量的話可能直接從會厭回到食道,所以就算發生擠壓傷也不一定會咳血出來,單單的悶痛感與喉嚨癢、咳嗽就是擠壓傷的前兆了,應該終止潛水活動與調整潛水計畫。


「血氧機」能幫助檢測肺臟是否有問題,如果血氧濃度無法維持在下潛前的觀測值,這意味著你的肺臟在交換氣體上出了了問題。確定是擠壓傷後一定要好好休養,喉部擠壓傷可能會在十天左右痊癒、而胸部的話很難斷定,而肺泡破裂與喉部擠壓傷的症狀幾乎是一樣的,無論如何,切記在完全痊癒前絕對不要再嘗試下潛,如上所說,如果今天真空袋破了個洞補進去的將是什麼?空氣,同理,如果在呼吸系統破了個洞補進去的就是血液,傷口可能會因拉扯的關係擴大並大量出血,曾經有自由潛水者因為無視肺擠壓傷還嘗試大深度,最後因為肺部大量充血(氣血胸)無法換氣而死亡。還有不幸的,氣壓傷修復後的疤痕組織也是相對脆弱的,如果再次貿然嘗試深度舊傷非常容易再次復發,並產生惡性循環。



如何避免擠壓傷?


在水底下儘量避免做對胸腔或喉部有延展動作,包含了仰頭、揮手、抬手等動作,這些將直接減少原本彈性空間能延伸的角度。


不要貿然嘗試大深度,自由潛水是一件緩慢、舒適的運動,所有過程、動作都是能慢則慢、能靜則靜,對於深度的推進也是,在胸腔彈性的加強後再做深度下潛是有絕對幫助的。避免在水下產生強烈的呼吸渴望,呼吸渴望是無法克制的,但也扮演潛水者提示潛水時間是否接近缺氧的重要訊號,隨著訊號趨於強烈將會大大的拉扯著我們的胸腔,這有絕對的缺氧風險並大大提高了擠壓傷的機會。


避免空肺下潛,別看到了其他人能做什麼自己也就不明究理的嘗試什麼,空肺是非常非常進階的訓練方式,能將上述所有擠壓傷同時併發並大大暴露在缺氧風險,在相關知識、瞭解自身能力的能力建構前嘗試空肺絕對如同拔閻王的腳毛。放鬆,放鬆不僅僅能延長閉氣時間、延緩呼吸渴望還可以保持胸腔的柔軟。以上是對於避免氣壓傷的方式,切記所有原則不離放鬆與循序漸進。


最後,自由潛水的氣壓傷是非常隱性的傷害,如同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一般,因為它們沒有神經表達他們的狀況,沒有痛楚而被人們忽視,甚至很少人在討論,我親眼目睹很多自由潛水者浮水出面後吐出血來馬上把血混入大海 Jay 八年來的自由潛水生涯中亦看過很多自由潛水者因為擠壓傷而沮喪甚至放棄自由潛水,而我一路走來也經歷過一段不斷受傷的潛水過程,這是一種非常糟的經驗,沒有人希望上來換氣後還得先把血吐出來,不明究理,然後周而復始的發生...。


也因為有如此經驗、感受我能有跟各位分享,希望大家能在安全、健康的狀態下享受著自由潛水。自由潛水不應該是會讓自己受傷的運動,也希望大家能正視擠壓傷的危險性並試著去避免它。


由衷謝謝我的好朋友小英醫師陪我完成這篇關於自由潛水者的擠壓傷文章,所有內容是 Jay經歷過無數次的下潛經驗與小英的臨床經歷、醫學論文累積而來,也歡迎各位提出疑問與指正、討論,謝謝!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