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中的一口氣
- JayKu
- 2017年12月11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曾經在一次訓練的下潛中我靜靜的趴在20米的海床上,在置底的那剎那,我眼角餘光看到一隻海龜緩緩地游到我面前兩公尺長滿軟珊瑚的礁盤上,盤旋了一圈,然後很慢很慢的降落,像是看慢動作般...(從看到祂到這中間我懷疑已經足夠我回到水面再回到這兒)我可以清晰聽到祂腹甲摩擦到礁石的聲音,然後祂很慢很慢的轉頭,其實也說不上轉頭頂多三十度頃角,用一種很真摯的眼神忘了我一眼(這絕對足夠我回到水面後在呼吸個一分鐘了)接著開始大啖著眼前飄逸的軟珊瑚們,我心裡默想對於這幾乎每天造訪的潛點為什麼軟珊瑚有時像是給「採集過」心中終於有譜了,這時已經四分鐘過去了,我很想再看些什麼、感受些未知,但相信我,跟海龜在海底的約會絕對是短暫的甚至是愚蠢的,在真正的自由潛水大師面前,我們在海底的時間短如電光火石。」
海龜是跟人類一樣是脊椎動物,甚至也是用肺臟做氣體交換但一口氣在海底的時間絕對令人瞠目結舌,目前人類用正常氣體的閉氣紀錄是法國人 Stéphane 在 2009 年創下的 11 分 35秒,那海龜呢?
三十分鐘? 不.... 一小時? 太短了 三小時? (搖頭)
曾經有科學家使用儀器追蹤遷徙中的綠蠵龜在兩次的出水時間長達十小時,十小時幾乎是我們一天的工作時間,實際上可不可考我無法確定,但我能確定的是這絕對足夠每位自由潛水員思考人生,其實光不需要「 呼吸準備 」這項動作就足夠讓自由潛水員們百思不得其解了....。
有人說祂們的肌群能有效地控制以降低耗養、有人認為祂們的紅血球與些特殊的蛋白質能保存更多的氧氣,但如果以一個自由潛水者的觀點來看絕對不僅於此,二氧化碳的容忍度、血氧的偵測方式、呼吸渴望的來源?這些都令人好奇。
無論如何,這些種種讓我謙虛並尊敬,對於來自海底的種種。
Comments